給感到自卑的你
撰文者/謝宇鈞 諮商心理師 #心理師的運動人生
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被比較的小孩,從小到大好像我們都會被比較,尤其是華人社會 #華人社會 好像總是無所不比,以致於造就華人的性格中會有一種比較和自卑 #自卑和比較 的心態,好像任何狀況下,我們都需要跟別人來比較,藉此證明自己的優勝劣敗。
小時候比的是各式各樣的成績,媽媽們總是會說:「隔壁誰誰誰的小孩都考第一名,拿了美術比賽第一名,甚至是考上了第一志願,如果我的小孩也是這樣那有多好。」#成績才是一切。
長大了之後,比較的事情,變成了薪水和公司,那個誰誰誰在某個上市上櫃公司當經理、工程師,誰誰誰的年薪破百萬,年終好幾十個月等等。
年紀大了之後,開始比較的事情就是孩子的成就,我的孩子在那裡上班,又在哪裡買了房子。
而這些比較的心態,長久下來,在人們的身上就形成了 #自卑 和 #自大。自卑呈現出來的是「#我不夠好。」而自大展現出來的是「#我要比別人強。」
我不夠好跟我要比別人強,這兩個特質乍看之下很像是兩個極端,可是這兩個極端,其實都源自於自卑的心理狀態。而所謂的自卑其實是一種 #缺乏關注以及愛 的一種心理樣態。因為人最原初的需求其實是 #被愛,而一旦缺乏了愛與關注,就會產生 #無意義感 以及 #被否定感,這樣的感受一旦逐漸在生命中變成一種經驗,自卑就會形塑在生活中,這也就是最典型的自卑感呈現樣態「我不夠好。」
一旦對這種我不夠好的想法,出現了 #過度補償 的反應,那麼就會出現一種 #完美主義 的心態,這時候人會把攻擊自己的貶低感,轉變成貶低他人,所以我要變得比別人更好,而這種反應在外人看來,可能就是 #自大,那是為了要保護自己的自尊心不再受傷。
比較,也會讓人在人際相處時,很在意別人對我們的 #評價,那怕是一點點的小事我們都會耿耿於懷,甚至會擔心別人是不是討厭自己,因而無法拒絕別人,甚至對於別人提的建議都會生氣和爆怒。抑或者是會對自己極度的沒有自信,所以不敢表達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,總是附和他人等等。而這樣的結果,也會讓在意比較的人們,出現人際上的 #心理困境。
或許有些人會問,那我應該怎麼調整我的自卑呢?或許中庸之道,不帶評價的去看待自己,這是一個非常難的功課,首先光要不在意他人眼光,如實的去做自己就已經夠累了。
首先:必須要夠認識自己,去喜歡自己,找到自己的優點。#稱讚自己
再來:需要勇敢的停止自我批判,學著用客觀的角度去善待自己,停止自我貶低。#停止自我批判
接著:需要刻意練習,磨練自己的意志力,去做一些自己不擅長做的事情,然後在過程中找到努力的契機,鼓勵自己不斷前進。#刻意練習
最後:需要學習讚揚自己,不是結果,而是過程。#重視過程而非結果。
喜歡這篇文章嗎?
喜歡可以幫我們分享、按讚
看見心理網站
https://www.seeingcounseling.com/
謝宇鈞心理師介紹
https://www.seeingcounseling.com/blog/terry-hsieh
看見心理專業團隊介紹
https://www.seeingcounseling.com/team
看見心理Line官方帳號,專業櫃檯為您預約諮商
https://line.me/R/ti/p/%40pcz1738u
#fitnessrider
#strongnation
#看見心理
#看見長照
#看見諮商